光网络基本结构解析
物理层基础
光纤作为传输介质,分为单模光纤(芯径9μm)和多模光纤(芯径50/62.5μm),前者用于长距离通信(100km+),后者适用于短距离(<2km),典型波长范围为850nm(多模)、1310nm/1550nm(单模),支持C波段(1530-1565nm)和L波段(1565-1625nm)的波分复用。
核心传输设备
- 光源器件:半导体激光器(1300/1550nm)提供高相干光信号,支持直接调制(10Gbps以下)或外调制(40G+)
- 光放大器:掺铒光纤放大器(EDFA)实现全光放大,增益带宽达80nm(1530-1610nm)
- 光交换矩阵:MEMS微机电光开关实现波长级路由,切换速度达毫秒级
- 波分复用器:密集波分复用(DWDM)系统支持100GHz/50GHz通道间隔,单纤容量可达40Tbps+
拓扑架构设计
拓扑类型 | 特点 | 典型应用 |
---|---|---|
环形 | 自愈时间<50ms,保护倒换 | 城域核心网 |
链状 | 简单经济,无保护 | 接入层 |
网状 | 多路径冗余,智能路由 | 骨干网 |
树形 | 层级扩展,带宽逐级分配 | 数据中心互联 |
多层协议栈
- 光层:处理波长路由、功率均衡(OSNR>20dB)
- OTUk层:封装光信号,支持FEC前向纠错(BER=1e-15)
- ODUk层:数字包封,添加开销字节(如OTUk→ODUk映射)
- 光通路层:通过GCC/GMPLS协议实现智能光路调度
关键技术指标
- 色散补偿:DCM模块补偿1600km·nm级累积色散
- 非线性抑制:采用RZ调制降低SPM效应,入纤功率<+5dBm
- PMD补偿:一阶PMD容限>0.1ps/√km,需DGD补偿模块
- OSNR要求:Q因子>7对应OSNR≥20dB(10Gbps系统)
典型组网方案
- IP over DWDM:路由器直连OTU,支持MPLS-TE流量工程
- OTN over DWDM:增加ODUk交叉,提供CESoR等时钟同步
- 弹性光网络:基于SDN控制器动态调整频谱资源,频谱效率>0.8bit/Hz
问题与解答专栏
Q1:为什么现代光网络普遍采用单模光纤而非多模光纤?
A1:单模光纤具有以下优势:① 超低衰减(0.2dB/km vs 3dB/km)② 无模式色散③ 支持波分复用(单纤40+波长)④ 更适合长距离传输,虽然多模光纤的芯径大易耦合,但其模间色散限制了传输距离和速率,仅适用于短距场景。